“中国脑计划”已启动,建立中国人脑健康多维度大数据库
来源:健康时报 实习记者 李益萌 时间:2021-10-24“大脑是人体最神秘的器官,也是人类区分于其他生物的基础,但目前我们对大脑的了解和认识还非常有限。”10月23日,中国中医心身医学2021学术年会在上海举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陆林院士在大会发言中指出,人类意识的生物学基础、记忆的存储与提取、老年性痴呆症等科学问题均与脑科学有关。
2005年、2013年、2014年,瑞士、欧盟、美国、日本先后开启“脑计划”,而 “中国脑计划”于2013~2014年开始酝酿,目前已正式启动,名称是“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其列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第一批项目已立项,第二批项目正在招标。
2018年3月,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成立,由北京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8家单位共同参与,是“脑计划”的北方中心;2018年5月,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在张江实验室成立,是“脑计划”的南方中心。
“2021年,已部署指南方向59个,国拨经费概算31.48亿元。”陆林院士在会议发言中介绍,在脑认知原理解析方面,部署了20余个研究方向;在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技术及应用方面,部署了10余个研究方向;在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研究方面,部署了3个研究方向;在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包含2项新技术。在脑疾病领域,主要强调建立若干认知障碍相关重大脑疾病的精准早期诊断标准和干预手段,研发出能引领国际的早诊、优治新技术,在孤独症、抑郁症、痴呆等疾病方面为国际临床指南提供中国证据。
陆林院士表示未来我国将在脑疾病研究方面取得一些突破,“一是全生命周期解析发病机制,更多研究显示,包括自闭症、痴呆在内的很多脑疾病可能是全身性疾病,所以我们需要构建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轨迹模型,实现早期识别、预防;二是通过模拟脑疾病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比如利用多能干细胞建立脑网络、脑连接,甚至部分脑结构,来模拟大脑功能,以便我们开发出有效的诊疗思路。三是希望构建感知-干预闭环的神经调控系统,实现对脑疾病单病或共病的治疗和干预。四是找到疾病的生物靶标,为脑功能异常提供个体化的治疗。五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精准医疗,利用优化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早期预警、疾病分类、疾病和疗效预测模型,方便医生对疾病的理解、诊断、治疗及后期康复。”
“我们要认识大脑的原理,了解儿童大脑发育的过程,解决相关大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利用类脑技术与脑机智能,以及技术平台,为我们未来理解孤独症、抑郁症、痴呆等重要脑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干预、治疗措施,建立中国人脑健康多维度大数据库,实现脑疾病的早防、早诊、早治,全面解析脑疾病的发病机制。同时,通过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实现产业化,以及临床诊断治疗技术的现代化。”陆林院士说。